瑜伽常识 /MANUAL
女性保健知识十篇
女性保健知识十篇这一研究得到了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新闻发言人的认可,并随网络流传到国内各大网站,让女性尤其是职业女性心惊胆战:每天在公共场合超过12小时以上是常事,究竟是戴好还是不戴好?
不戴好:中年女性认为,她们已经过了关注美观的年纪了,保住健康最重要。所以可行的做法是,在秋冬季穿厚重衣服时不戴,春夏季节也尽量选择那些宽松透气、束缚力不强的薄,回家马上摘掉。
戴好:年轻女性认为,形状对女性来说十分重要,为了保持美好胸形,必不可少。况且,这不过是使患癌风险高一点而已,拿这一点点风险和美好相比,肯定是后者重要。
美国癌症研究中心关于戴时间过长与乳腺癌关系的调查结果是,长时间戴勒紧的不利保健。
有调查指出,世界上80%的女性戴着不合适的。因此,女性要选择合适的;如果长时间戴,应选择面料透气、束缚力不强的;此外,休息时,尽量解开。
但是,值得提醒的是,盲目裸胸也不可取。因惧怕乳腺疾病而抛弃难免有些因噎废食。的作用除了保护免受外力擦伤和直接碰撞外,还能支撑不下垂,保持良好形态,同时也有利于血液循环。
是娇嫩、敏感的体表柔软器官,戴可以保持的稳定性和形态,当然,在突出女性形体美方面也能作出一定的贡献。
因此,戴是必要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并且时间合理。盲目“裸胸”就等于放弃了塑形和保护的作用。
差不多每个女人每天都在使用,每天要披挂着上面说的那些密密麻麻的小零件走来走去。能够主动选择放弃的是少数,虽然那样更舒服自在一些。为了获得美丽的通行证,有些人还不惜动刀子呢,天天穿个算什么。但在下面两个时间段,我们要对说“不”。
在睡前给自由。8小时香甜的睡眠给了8小时血液畅通的机会,是对束缚了一天的的最基本养护。周末在家时,请还原本的摸样,让她最舒适地呆着。专家建议每周至少裸胸一天对健康有益。
无角色时间更有理由还一个自由。没有的身体会带动精神一并放松下来。如果夏天的薄露型服装面料让你不得不时刻严阵以待,那么剩余的三个季节可以成全你还自由的梦想。
妇科疾病严重危害女性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目前我国女性对妇科疾病的认识不够。妇女保健对于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的死亡率,阻止传染性性病的传播,促进妇女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重要工作[1,2]。健康教育一般是通过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增强保健意识,促进人们转变行为,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疾病目的的一项重要举措。本研究对80例妇女开展了健康教育,探讨了健康教育在妇女保健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月~10月来我院就诊、体检或咨询的妇女80例作为调查对象,自制调查问卷。80例中年龄19~58岁,平均年龄(36.54±18.03)岁;已婚妇女55例,未婚妇女25例;大专及以上学历24例,高中或中专学历43例,初中及以下学历13例。
1.2方法 对这80例妇女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健康教育,包括制作并发放妇女保健宣传材料,宣教材料内容设计常见的妇女保健遇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如:日常清洁方法、避孕节育的健康教育、妊娠期膳食知道、如何应对更年期等。开展妇女保健公益讲座1次/w,邀请医院妇科主任授课;开通妇女保健健康教育咨询热线 评估方法 自制调查问卷调查受试者妇女保健知识、行为和意识三个部分得分,每个部分共20个问题,计分1~5分,得分相加除于10计为该部分得分,满分10分。分别于教育前、后各调查一次。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教育前后的比较用配对t检验,以P
教育前80例妇女在妇女保健知识、行为和意识测评上的得分分别为(4.41±2.20)分、(3.52±2.54)分、(4.28±2.18)分;教育后,80例妇女在妇女保健知识、行为和意识测评上的得分分别为(7.23±1.77)分、(8.33±1.09)分、(8.56±0.95)分,教育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0.156、12.337、11、043,P
本研究对80例妇女开展了健康教育,结果发现,教育后,80例妇女在妇女保健知识、行为和意识测评上的得分分别为(7.23±1.77)分、(8.33±1.09)分、(8.56±0.95)分,均显著高于教育前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对妇女开展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妇女对妇女保健知识的理解,增强其保健意识并积极参与到妇女保健活动中来,对医院妇女保健相关工作开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本研究中健康教育开展1个月,方法主要包括制作并发放妇女保健宣传材料,宣教材料内容设计常见的妇女保健遇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如:日常清洁方法、避孕节育的健康教育、妊娠期膳食知道、如何应对更年期等。每周开展一次妇女保健公益讲座,邀请医院妇科主任授课;开通妇女保健健康教育咨询热线。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显著提高了妇女对妇科检查、生活方式转变、合理饮食等的认知度。随着妇女对妇女保健知识了解的深入,促进了妇女对妇女保健重要性的认识,反过来又促进其主动去学习妇女保健知识,培养了她们的自我保健意识,从而积极引导她们采取正确健康的行为[3,4]。
妇科疾病严重危害女性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据报道,近年来我国妇科疾病的发病率高达60%,其中乳腺癌、炎、宫颈炎、附件炎等最为常见[5]。而有研究认为,对妇科疾病做好早期的筛查、诊断和治疗可以尽早对疾病做出诊断,对于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2,3]。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妇女保健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现代妇女对妇女保健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合理饮食、卫生保健、心理保健以及孕期营养等知识的需求以及日益增强的自我防护保健意识和优生优育的需求。以治疗为主传统妇女保健工作已经不能改满足现代妇女对妇女保健的需求,而加强健康教育在妇女保健工作中受到重视[2]。以预防保健服务为主新型妇女保健模式必将逐渐普及,服务范围也将从医院逐步的扩展到社区,逐步发展为全社会的服务[1]。
人们对疾病威胁的认识的加深可以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提高对健康行为的采纳度。健康教育以人为中心,以教育为重点,虽然健康教育的实施,人们对妇女保健知识的了解,提高了妇女的保健意识,积极引导其采取正确健康的行为。另外,健康教育是一项具有社会性特点的综合性工作,除了调动有关单位部门积极参与外,还应该充分发挥地区各县乡村妇联以及各大传媒的强大力量。通过对基层妇女干部的健康教育培训,使其掌握基本的健康教育方法和知识,扩大基层健康教育人员数量的同时,可以提高其综合素质,让健康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
[1] 林毅途,杨春霞,麦健飞,等.健康教育在妇女保健中的作用研究[J].河北医学,2012,18(6):855-857.
[2] 王秀云.健康教育在妇女保健工作中的应用价值[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1(6):318-318.
[3] 曾麟,吴其英.健康教育在妇女保健中的作用研究[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8(10):196-196,197.
探讨妇女保健知识、行为和态度的知晓率对于我市更年期的妇女所造成的影响。使用健康的教育方法更有效的增加了公共卫生资源中所获得的效益,主要方针就是以落实和防御为主[1]。我院针对我市在不同经济水平上的企事业单位所有的妇女员工进行了培训,并且对更年期妇女健康知识的需求进行调查,根据调查后的实际情况的实际需求来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受到了更好的效果。现就具体报告如下。
选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市举行的更年期保健的相关知识讲座,通过从发放讲座前后更年期健康知识问卷调查表200份中搜集了131份有效问卷,其中收集了60份健康讲座前的有效问卷和71份健康讲座后的有效问卷。调查样本主要来自对沙井街道沙四社区的调查。通过对这131份有效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年龄在39到65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6.5岁;分析职业情况得出:从事轻微体力的劳动30人,占总人数的22.9%,一般的体力劳动的10人,占总人数的7.6%,而从事重体力劳动的18人,13.7%,脑力劳动的56人,42.9%,其他的劳动为17人,12.9%。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硕士以及硕士学历以上的10人,占总人数的7.6%,本科学历25人,占总人数的19.1%,大专学历的35人,占总人数的26.7%,高中学历的42人,占总人数的32.1%,初中学历的9人,占总人数的6.9%,小学以及小学以下的学历的10人,占总人数的7.6%。
在我市所举办的更年期妇女保健知识的讲座上,对更年期妇女群体的健康教育在讲座前后的健康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发放调查表的方式,回收有效问卷131份。对这131份问查调卷进行具体的分析,得出相关的数据。
通过对这131份有效调查问卷的分析,讲座后对更年期保健知识的知晓率比讲座前有很到的提高,尤其是营养保健知识、一般症状保健知识及心理保健知识有了显著地提高。具体见表1.
对更年期妇女进行讲座的目的进行改变自身的不健康的行为,帮助妇女建立健康的观念,进而建立健康的行为。对妇女进行健康教育的第一步就是应该对健康知识进行了解。通过本文对131份有效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在进行讲座后,妇女对于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有了一个很大程度的提高[2]。通过对表1的分析,我们充分的了解到,更年期妇女在女性健康知识需求方面的重点,进而了解女性健康知识,提高女性生活的质量,这是我们进行健康讲座的最终的目的。通过对表2的分析我们了解到,在进行健康教育的讲座前后妇女对其健康行为帮助的效果有着明显的提高。这说明女性在对更年期保健知识的重视,重视自身生理上的健康状况和心理上的健康状况,进而关注自身的生活质量[3]。通过表3我们可以看出,更年期妇女在关注自身健康程度在讲座前后有了明显的差异[4]。如果每一个妇女在听讲座后都能更加的关注自身的健康,那么就能提高我国整体更年期妇女的生活质量。
健康教育上的技巧对于更年期妇女的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由于现代人们都普遍的重视健康教育,对健康教育的授课老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的技巧有着很高的要求[5]。不仅要求授课老师的知识面要广,还要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娴熟的授课技能。因此,授课教师应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授课水平,才能进一步的提高更年期妇女对于健康教育的知晓率[6]。另外,由于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而我国的对于更年期妇女的健康教育又起步的比较晚。
因此,对于更年期妇女的健康教育需要进一步的普及和加强,从而以提高我国更年期妇女的整体的生活质量。我们根据我国更年期妇女的实际情况,实行综合性的群体健康教育方式[7]。并且通过有针对性个体健康咨询的健康教育方法进行更年期妇女健康知识的普及,从而达到效果更好、普及面更广、更省时的群体女性健康教育,进而以提高我国更年期妇女的整体的健康水平。
[2] 马红宝.社区更年期妇女的健康教育[A].全国妇产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2007,12(09):120-121.
[5] 陈志英.围绝经期妇女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概况[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12(03):132-133
生殖道感染是育龄女性的常见疾病,有研究表明,生殖道感染的高发病率是性病/艾滋病的促进因素之一[1]。虽然发病率高、危害较大,但妇女就医比例却普遍不高。为提高工厂女性的保健意识和能力,对社区某一工厂120例前来就诊的生殖道感染的女性进行健康教育,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2010年10月~2011年9月对丹平社区健康服务中心120例工厂女性生殖疾病进行健康教育,均为育龄妇女;职业为工人;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
方法:对所有就诊者均详细询问病史,卫生习惯和居住情况,用常规妇科病普查方法,由妇科医生作一般妇科检查和分泌物检查。在这120例患者中,大都有合并感染,其中合并宫颈糜烂炎78例(65%),合并宫颈糜烂盆腔炎28例(23.3%),合并盆腔炎炎32例(26.7%),合并外阴炎炎23例(19.2%),合并盆腔炎宫颈糜烂炎19例(15.8%)。
健康教育:①女性生殖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中心对120名生殖感染疾病的女性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身高、体重、月经史、婚育史、疾病史以及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居住情况、就医行为、女性生殖疾病的基本知识等,采取一系列干预措施,进行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针对女性“五期”进行健康知识讲座,播放防治女性生殖感染疾病教育录像,发放有关妇科疾病的科普资料、出版宣传栏,联合妇科医生到厂区进行义诊,并进行自身对照,比较健康教育前后她们对妇女保健知识知晓率与态度正确率、育龄妇女个人卫生习惯及行为的正确率。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效降低女性生殖感染疾病发生率,提高其生殖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②改善居住条件,改变卫生习惯和就医行为:深圳是个移民城市,工厂多,而女性占大部分,基本上都居住在厂宿舍,居住条件差,没有淋浴条件,混用别人的生活用具甚至手巾,造成交叉感染;平时工作非常紧张,经常加班加点,对自己身体出现不适时,没有时间看病,或自行到药店购药;30~39岁年龄的职业妇女承担着来自职场和家庭的双重压力相对较大[2],怕花钱,能拖就拖;18~25岁未婚同居偏多,一旦意外怀孕做人流术后又得不到休息和营养,引起急、慢性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等盆腔炎症,导致继发不孕[3];有的则经常做冲洗来预防治疗妇科病等。对她们进行健康教育时要有耐心、爱心,针对患者的正确行为进行重点指导和讲解,循序渐进,多鼓励安慰患者。同时也要对厂有关负责人作健康教育,改善女工居住的生活条件,多关心体贴女工,合理休息和营养,定期组织体检或作妇科检查。
健康教育前、后女性生殖感染疾病知识的知晓率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工厂育龄妇女缺乏防治女性生殖感染疾病知识及对健康行为的识别能力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健康教育,使工厂女性对女性生殖感染疾病知识的总知晓率由干预前的43.6%上升至干预后77.8%;女性生殖感染疾病复发率由干预前的86.6%下降至干预后的45.8%。
宣传卫生保健知识是关键:育龄妇女以宫颈糜烂和炎居高,这可能与性生活多、卫生知识缺乏、未婚人流等有关。另外工厂居住的卫生条件差,生活卫生习惯差,不良的就医行为等导致外阴局部环境的紊乱也是发生女性生殖感染的重要因素。
工厂女性生殖道健康状态不容乐观,应关心工厂女性弱势人群的健康状况,加强厂区妇女防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定期组织开展妇科病普查,提高女工的身心健康水平。
1 杨华,任娟,蒋幼芳,等.浙江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及性传播疾病知识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07,19(5):8-9.
本研究中,观察组女性平均受教育的年限增加,其自行去医院、卫生院参加产前检查及住院分娩的意识要高于对照组;在访谈中,受教育时间长的女性普遍表现出对孕产期保健意识的认同与参与性。分析认为,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女性孕产期保健健康意识、良好卫生行为随之增强。
这是由于育龄女性接受过一定的文化教育,其对图文信息就会有较好的理解与接受能力。对于没参加过检查或检查次数少于5次女性,我们通过谈话发现,其保健意识淡漠,优生优育知识贫乏,缺乏对孕产期保健的正确认识,这也是其不参加检查的重要因素。
研究指出,农村经济虽不发达,但农民基本生活能够得到保障,基层医疗机构可提供基本的孕产期保健服务,且医疗价格相对较低,可以满足育龄人群对基本孕产期保健的需求。虽然农民经济不富裕,但对于简单的产前检查服务仍有较大的兴趣。访谈对象认为,由于乡镇医疗保健服务、新型农村医疗所覆盖的地域较广,交通因素成为影响孕产期检查的重要因素。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女性由于所在地区交通便捷,去卫生院花费时间较少,所以对育龄女性产前检查等没有造成影响。陆美文等人的研究也指出,农村女性劳动强度大,交通不便,加之自我保护意识差,有病不及时就医,导致病迁延不愈或延识疾病治疗的最佳时机,本组研究与此文献结论相似。
育龄女性选择的孕产期保健、住院分娩的医疗机构多为乡镇卫生院、县级医疗机构,而村级医疗机构因条件限制,开展仍然较少。目前,村级孕产期保健信息多依赖于计划生育部门,但是受机构设备简陋等影响,加之计生负责人多文化水平较低,保健网络开展不足,部分计生政策宣传流于形式。而做好孕产期保健受益的必将是整个社会,其产生的效益也是中长期的,因此,加强科学干预及管理有利于女性孕产期保健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农村地区的育龄及孕产期女性。
由于短期内无法通过大量的资金投入来提高农村孕产期保健服务能力,在调整及优化孕产期服务上,要注重其服务的可及性及有效性。提高对孕产期保健服务的监督与管理,加强农村育龄女性孕产期保健知识的普及,树立健康的保健意识。在加强村级保健网络建设的同时,应注意对村级计生人员孕产期保健的培训,可由乡镇组织培训,鼓励入户进行常规孕产期知识宣传、产后访视等,注意对计生负责人专业知识的培训、提升,使其成为农村育龄女性保健意识培养的重要宣讲者。
自2003年以来,我国卫生部、民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陆续开展了创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活动,并已建立多个示范区,推动了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但是,我国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仍不完善,仍有许多农村育龄女性未享受到新型农村医疗服务所带来的益处,因此,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医疗体系,加强服务的有效性与针对性,对加强农村育龄女性孕产期保健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女性围绝经期是妇女必须经历的一个特殊时期,这个时期妇女会经历生育旺盛期过渡到老年期。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围绝经期妇女存在问题较多,且这些问题具有很多的共性,如:妇女在围绝经期情绪不稳定,容易出现焦虑、失眠等。再加上多数妇女在围绝经期保健意识不强,她们认为这些属于正常现象没有治疗的必要性[1]。本文将以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意识为起点,分析围绝经期妇女进行保健的必要性,并提出常规的保健方法,降低疾病的发生率,现综述如下。
相关研究调查显示:在876例围绝经妇女中,多数妇女缺乏相关的保健知识,只有45%的围绝经期妇女对保健知识了解一些,妇科检查率只有65%左右,自检率仅为30.8%,这些使得在围绝经期很多妇女对于一些疾病不能及早发现、及早治疗[2]。因此,为了摆脱围绝经期妇女保健意识不强、对保健知识知之甚少的现状,作为一名妇女保健工作者我们应该将这些作为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从根本上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意识,使她们能愉快地、健康地度过围绝经期。
近年来更年期(围绝经期)的妇女在我国人群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其次,对于更年期(围绝经期)的妇女在绝经前后期身体上或者心理上会出现明显的变化,这不仅会影响她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同样在这个时期还会引发其他疾病。所以,加强更年期(围绝经期)保健工作不仅能够提高妇女的健康,还能为老年期妇女健康奠定基础[3]。
更年期(围绝经期)的妇女保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涉及的内容较多,我们应该对妇女进行一些综合性的保健,一方面提高她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另一方面加强自我保健,降低其他疾病的发生率,其具体保健措施如下。
3.1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更年期(围绝经期)妇女的自我保健能力在更年期妇女自我保健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在更年期,妇女应该注意自己的饮食,合理的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生活中应该尽量实用一些清淡的食物,这样更易于消化,平时还要多吃水果、蔬菜,以补充维生素和纤维素;少吃或者不吃油炸等食物。②妇女在更年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锻炼(如散步、慢跑、练太极拳),提高自身免疫适,这样更有利于让更年期妇女保持愉悦的心情,更有利于体内氧自由基的清除。③更年期妇女要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时间控制在7h~8h),对于一些心悸、失眠妇女睡前要避免喝浓茶、咖啡等,要多与人进行沟通,这样既能够有效的帮助她们分心(可以通过音乐法等),同时还能够减轻舒缓压力,此外,更年期妇女还可以进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④更年期妇女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勤[4]。
此外,更年期妇女在保健过程中还要加强自我学习和监测,掌握一些常见疾病的早期症状,提高自我监测能力,让她们顺利度过更年期。
3.2普及更年期常见病的防治知识,提高防治质量在更年期妇女保健过程中,应该采取多种手段向她们宣传和普及更年期的相关知识,对更年期发病率较高的疾病的早期症状和防病方法等进行讲解(特别是乳腺癌和宫颈癌的三早知识)。各级医院还应该加大投资力度,增设更年期保健门诊,并开设更年期保健咨询服务等。
3.3性激素替代疗法性激素替代疗法(HRT)能够有效缓解围绝经期症状,减轻妇女在更年期泌尿生殖器官萎缩,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能够有效提高围绝经期、绝经后期妇女的生活质量。另外,对于更年期妇女还应该加强补钙,并让她们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及保持健康的心态,才能真正全面地提高妇女的生活质量[5]。但是,在采用这种方法治疗时,临床上要严格掌握HRT的适应证及禁忌证,并注意时刻监测。
妇女更年期(围绝经期)是人生中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会出现很多症状,并与妇女所处的社会因素、个体心理素质等因素有关。因此,作为一名妇女保健工作者而言,应该努力帮助她们能够善于运用科学的知识去渡过这个时期,使她们能够顺利的渡过更年期。
[1]赵更力,王临虹,张文坤.围绝经期妇女饮食结构与更年期症状关系的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12,18(2):162-164.
[3]李艳华,危秀青,郑巧玲,等.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的调查[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6,12(04):2266-2267.
女性流动人口生殖健康问题已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流动人口大,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些流动人口普遍具有年龄小、性生活活跃、工作时间长和经济条件差等特点,这就为女性流动人口生殖健康带来很大的隐患与危害[1]。可见,为女性流动人口提供生殖健康知识的了解渠道,改变生殖健康态度与行为等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女性生殖健康的状态。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10月,以随机抽样方法,选择本县几个大型工厂,从年龄16-45岁愿意参与调查的女性,对800例女性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可以通过生殖健康知识的宣传,为女性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的研究与干预提供重要的依据。
1.1一般资料:在2012年5月至2013年10月,以随机抽样方法,选择本县几个大型工厂,从年龄16-45岁愿意参与调查的女性,对800例女性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情况进行问卷调查。
1.2调查方法:对800例女性以匿名问卷调查的方法,以选择题的方式,对800例女性个人的基本情况和生殖健康知识及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发放问卷800份,收回789份,实际有效的问卷为785份。其中有205例愿意接受生殖健康检查。
1.3干预措施:通过街道办事处建立计划生育临时健康教育的场地,对女性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确定女性生殖健康现状,生殖健康专家为女性流动人口讲解生殖健康基本知识,例如:性传播疾病、避孕方法等。并为女性进行免费的妇科体检,通过干预指标进行干预后问卷调查。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的统计软件进行数据一般性统计和描述,以X2进行检验,以logistic进行多因素分析。
对205例进行生殖健康检查的女性进行分析,其中,首次没有避孕措施进行分析,有21.9%(45/205)女性不知道会怀孕,有10.2%(21/205)女性不知道怎样获得避孕的药具,有28.3%(58/205)女性不好意思购买避孕的药具,对205例女性流动人口调查发现,有18.5%(38/205)女性患有念珠菌性病,有17.6%(36/205)女性患有细菌性病,有0.48%(1/205)女性患有外阴炎,有0.98%(2/205)女性有早孕情况发生,有94.5%(756/800)女性希望获得生殖健康知识和干预,如图1所示。
据调查发现,随着人们性观念的开放,女性婚前也越来越普遍,流动女性群体中未婚性经验达到80%以上。但是,这些女性流动人口的避孕知识不足,很多女性都没有了解到口服避孕药与的作用,不能很好的预防疾病,缺乏自我的保护意识,缺乏生殖健康知识。所以,有关部门一定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弱势群体进行保护[2]。
女性流动人口普遍受教育的程度不高,有35%以上的女性学历都低于初中学历,她们工作时间长,而且收入较差,关于生殖健康知识虽然渴望了解,却羞于启齿,找不到了解的渠道,无法提高生殖健康水平[3]。
本次调查发现,女性对生殖健康知识了解不清楚,缺乏正确的理解,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少了解的渠道,只能依赖街头的小广告与周边人群进行信息的传递,但是这种信息在传递中缺乏准确性,文化水平高的女性才能由多种渠道获取相关生殖健康知识[4]。
女性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水平还会受到制度、个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一般生殖健康特点表现为:生殖健康情况较差,缺少生殖健康的知识,无法得到正确的生殖健康服务等。知识会改变行为,而态度又能使行为转变为动力,而行动又能将知识和态度转化为行动力。年轻女性更要接受更长时间的教育,了解生殖健康的重要性,通过社会部门对女性流动人口聚集区提供更多生殖健康咨询与服务,提供更多的渠道和活动场所,通过网络的沟通,使女性流动人口的环境与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提高,生殖健康得到根本的保证。
本次研究以健康短期教育对女性流动人口生殖健康进行干预,对基本知识起到了良好的干预作用,但是对专业性干预效果不明显,又因为女性流动人口具有流动性大和过于分散的特点,很难进行长期的、高水平的健康教育 ,所以,只有反复强化知识,使女性对生殖健康知识加深印象,以更多样化的形式开展健康教育,使女性流动人口自觉参与进来,实现生殖健康的改善。
[1]田爱平,律淑芬,翟丽.成都市流动人口生殖保健需求服务现状调查[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1,9(5):211-213.
[2]罗琳,吴世仲,蔡卫东,等.中国四川早孕人流女青年面临的与性及避孕行为相关的生殖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生殖与避孕,2013,24(增刊):85-98.
——制定妇女平等参与经济发展的地方性政策措施,提供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参与经济决策的机会和途径,缩小男女在经济决策权上的差距,提高妇女参与经济决策及
——确保妇女平等获得经济资源和有效服务,主要包括获得资本、信贷、土地、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权利;农村妇女享有与居住地男子平等的土地承包权、生产经营权、宅基地分配权、土地补偿费、股份分红等权利。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消除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和职业隔离。任何单位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或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在招聘广告、聘用合同中不得有性别歧视的内容。
——拓宽妇女就业渠道,充分考虑妇女就业的需要,开辟适合妇女特点的就业领域,增加妇女就业机会,逐步降低妇女失业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为妇女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岗位。提高妇女在新兴产业和行业中的就业比例,提高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中的女性比例。提倡自主就业,鼓励妇女自谋职业,支持和引导妇女兴办、个体企业和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促进妇女通过多种形式再就业。城镇女性从业人员占从业人员
——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参与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分配权利。保障多元化分配形式中男女同工同酬,同工种、同类别从业人员中女性与男性的工资相同。缩小男女收入差距。
——进一步落实女职工劳动保护政策,为女职工提供必要的工作和劳动条件,解决女职工在劳动和工作中因生理特点造成的特殊困难。
——加强对女职工特殊劳动保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教育及培训,提高用人单位的法制意识和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女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指导各类用人单位把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条款纳入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健全和完善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措施,不断改善女职工劳动条件。
——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切实保障妇女的劳动权利。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侵犯妇女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依法处理。
——加强对贫困地区妇女实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的培训,农村中青年妇女应熟练掌握1—2门实用技术。
——引导和扶持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面向农村妇女开展各种劳动技能培训,帮助其从传统种植、养殖业各非农产业转移;有组织地开展劳务输出,为农村妇女在非农产业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
——制定减少贫困妇女数量的政策措施,增加贫困妇女的经济收入。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加大对贫困妇女的扶持力度,按照同等优先原则,帮助、支持贫困妇女实施扶贫项目,鼓励、支持以妇女为主的扶贫经济实体发展,建立一批以妇女为主的集生产、科研、流通为一体的科技脱贫示范户,使贫困妇女成为扶贫资源的获利者和扶贫成果的直接受益者。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动在不同所有制经济实体就业的、不同收入层次的妇女按照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确保妇女在参与经济发展中享有社会保障。
——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权利。确保在不同所有制经济实体就业的、不同收入层次及不同年龄段的妇女逐步纳入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障体系。
——普遍建立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制度,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依法推动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工作,切实保障女职工生育期间的基本生活和医疗保健需求。
——加强劳动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劳务中介组织,为妇女劳动就业提供信息、服务和培训。加强职业介绍机构对妇女的就业咨询、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
——针对妇女的不同职业需要和妇女从业人员的特点,开展各种培训,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开展有利于提高妇女劳动生产技能的各项培训活动,提高从业妇女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充分发挥残疾人就业服务网络的作用,为残疾妇女提供就业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残疾妇女的就业比例。
1.提高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及决策水平,扩大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决策及管理范围,提高女干部进入决策、管理层的比例。
——区县(自治县、市)政府领导班子中至少有1名女干部;政府所属部门领导班子中至少有1名女干部。
6.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成员中女性应占一定比扩大妇女参与的渠道,提高妇女参与的水平。
扩大妇女有序的参与,在更大范围内和更大程度上推进妇女参与的进程,扩大妇女参与的渠道。
——充分保障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及决策的权利。引导妇女依法参与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的管理,提高妇女参政议政的水平和比例。
——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完善平等竞争机制和公务员管理制度,健全监督检查机制,为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提供平等的竞争机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拔女干部。
——在制定涉及妇女根本权益的地方性政策措施时,要充分听取各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和妇女组织、妇女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充分发挥各级妇联组织的参与和监督作用,使其成为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成为反映妇女群众意见和建议的重要渠道。
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妇女平等参与决策和管理的相关法规和政策,鼓励、引导妇女积极参与竞争和管理。
——加强对女干部的培养选拔。换届选举时,上报的班子成员人选方案中必须要有女干部,对职数已满无女干部的领导班子采取选进后出的办法解决;对特别优秀的女干部,要把她们安排到正职岗位和重要岗位。
——增加政府所属部门领导层中女干部数量。逐步提高女性较集中的部门、行业管理层中的女性比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计划生育、民政、司法、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领导班子中要注意配备女干部。
——干部选拔、聘用、晋升及公务员的录用,要切实贯彻“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保障女性不受歧视。
——企事业单位招聘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符合条件的女性,——在聘用合同中不得含有性别歧视的内容。
——结合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实践,注意发现和培养高层次的女性管理人才,积极探索在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等决策、管理层发挥妇女参与的新形式,提高企业领导班子成员中的女性比例。
——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管理制度,保障妇女参与企业管理的权利,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中女代表与女职工比例相适应。
——在选举中,鼓励妇女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积极参与选举,提高妇女参与的程度和比例。鼓励妇女参与竞争,提高妇女参政议政的意识和竞争能力。
——扩大基层,鼓励和推动妇女参与讨论和决定基层公共事务,保障妇女群众直接行使民利。妇女代表会主任作为候选人提名,经选举进入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村民代表大会中女代表的比例要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提高全社会对妇女参与决策和社会事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为妇女参政议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教育培训机会。
——加强对女干部的教育培养和轮岗锻炼,培养复合型高层次女性人才,提高妇女参政议政的意识和竞争能力。各级干部培训院校要将女干部培训纳入计划,街道、镇(乡)妇联专兼职干部要分期分批参加各级干部培训院校和上级妇联组织的培训。
——重视奖励、表彰妇女中的先进典型人物,大力宣传妇女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和贡献,提高女性人才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1.保障女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小学适龄女童净入学率达99%左右,辍学率控制在1%以下,小学6年巩固率提高到95%左右,基本消除小学女童失学现象。初中女童毛入学率达到95%左右,辍学率控制在3%以下,巩固率提高到94%。重点普及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女童九年义务教育。
2.城市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高农村初中女毕业生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比例。2005年,高中阶段教育女性毛入学率达到60%左右,高等教育女性毛入学率达到15%左右;2010年,高中阶段女性毛入学率达到80%左右,高等教育女性毛入学率达到20%左右。
3.提高妇女终身教育水平。调整中等职业教育和教育结构,提高妇女接受各类职业教育的比例;大力发展高等学历教育,不断扩大从业女性接受继续教育的比例。
4.提高妇女平均受教育年限。2005年妇女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全国平均水平,2010年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5.提高妇女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率,提高农村妇女接受适用技术培训的比例,实现平均每个行政村1个女农(牧)业技术员,其中90%以上是村妇代会主任。
6.基本扫除青壮年妇女文盲。2010年妇女识字率提高到85%以上,其中青壮年妇女识字率提高到95%左右。
——在课程、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改革中,把社会性别意识纳入教师培训课程,在高等教育相关专业中开设妇女学、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社会性别意识与发展等课程,增强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社会性别意识。
——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三峡库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山区基础教育的投入和扶持力度,重点解决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女童、残疾女童、流动人口中女童的义务教育问题。进一步完善多元化资助政策,帮助失、辍学女童完成九年的义务教育。残疾女童与其他儿童同步接受义务教育,缩小男女童受教育差距。
——完善职业教育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提高妇女接受职业教育和教育的水平,注重培养妇女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通过正规的学历教育与非学历职业教育以及各种培训,使新增女性劳动力在职女职工普遍接受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教育。重点发展区县(自治县、市)、乡(镇)和农村的中等职业教育,为初中女性毕业生提供多种形式的继续学习机会。
——扩大妇女接受高等教育的规模。全面落实各项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帮助贫困女大学生完成学业。
——普及科技知识。举办专题报告会、科技影视专场、网络教育、计算机培训等,提高妇女学科技、用科技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农村妇女科技文化的培训,引导农村妇女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提高科技素质。在科技专家推荐中重视推荐女性专家,在科技规划、科技评审、重大项目咨询时重视发挥女性专家的作用。
——制定相关措施,在招生入学、毕业生就业、职称评定、评选先进等方面实现房女平等,一视同仁,消除对女性的性别歧视。
——提高妇女终身教育水平。逐步形成大众化、社会化的终身教育体系,为妇女提供终身学习的条件和机会。
——把妇女的素质教育贯穿于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以及培训等各方面,培养女性的知识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促进她们在德、智、体、美
——农村妇女劳动者普遍接受实用技术培训和文化知识教育。在初中教育阶段将基础教育与“绿色证书”教育有机结合,使女学生获得更全面的知识和劳动技能。
——加大扫除妇女文盲工作的力度,把扫除农村妇女文盲作为扫盲工作的重点。2010年青壮年妇女文盲率降低到1%以下。
——对残疾妇女进行职业教育、职业培训,为她们提供受教育的机会,提高其受教育程度,增强生存和发展能力。
广泛宣传性别平等和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依法保障男女受教育的平等权利。禁止教中的性别歧视,创造有利于妇女接受教育的社会环境。
——在建立和完善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新体制过程中,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为妇女创造更多的受教育机会。
——提高妇幼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满足妇女必要的卫生保健服务;妇幼保健覆盖率达到100%。
——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全市达80%以上,其中城镇达到95%,农村达到65%;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5%,农村消毒接生率达95%以上。、
——加强孕产妇保健工作,城市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80%以上,农村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40%以上。
——开展优生咨询、生殖保健服务,婚前医学检查覆盖率达95%以上;城镇婚前医学检查率不低于90%,农村婚前医学检查率经济发达地区不低于60%,经济欠发达地区不低于50%。
妇女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全健康状态是反映妇女生存状况的基本指标。卫生改革与发展规划中要体现妇女健康的主要目标。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等法规,落实具体对策和措施,保证所有母婴获得良好的卫生保健服务。
——健全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地方法规。严格禁止卑婚早育、非婚生育和计划外生育,重点做好农村特别是国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计划生育工作。强化城市流
——完善计划生育管理和技术服务体系,提倡避孕节育的知情选择,强化夫妻共同承担计划生育的责任。,
——加强对妇幼卫生人员专业知识的系统培训,强化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卫生保健技术服务水平和质量。
——加强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的建设,95%以上的乡镇卫生院产科、儿科、产房建设达到国家要求标准;100%的村镇建立卫生室,配备1名以上的妇幼医生,开展计划免
——强化卫生行政执法,加大对妇幼保健产品、卫生机构和专业人员的监督管理,依法查处各类危害妇女身体健康的违法行为。
——加强产科建设,提高产科质量,创造住院分娩条件。建立布局合理、运行便捷、经济有效的转诊系统,保证孕产妇获得必要的医疗救助,降低孕妇死亡率和剖宫产
——加强农村卫生组织建设,完善卫生服务网,做好预防保健的综合服务,重点筛查和治疗严重危害农村妇女健康的疾病,预防和减少农村妇女妇科病的发生。
——研究推广安全、有效的避孕节育新技术、新方法,提供生殖保健和避孕节育的优质服务。预防意外妊娠,降低人工流产率。
——针对妇女不同时期生理和心理特点,提供生殖保健服务和精神健康服务,提高妇科常见病普查普治。
——加强社区在健康服务中的作用,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建立以现居住地为主的管理模式。为流动妇女提供生殖保健服务,改善其生殖健康状况。将流动人口中孕产妇保健纳入流入地孕产妇保健范围。
——开展生殖保健科学研究,提高对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水平。培育有一定水平和代表性的知名妇科医疗机构,开展妇科医疗的国内外学术交流。
——加强艾滋病防治工怍,强化对采供血机构和血制品生产单位的管理;利用宣传教育网络,全民普及艾滋病防治及自我防范知识,提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
——采取食盐加碘、服用碘油丸等方法,保证新婚妇女、孕妇等特殊人群对碘元素的需要,并作好特殊人群补碘的知识普及和社会宣传,使特殊人群补碘率不低于95%,基本消除孕期及哺乳期缺碘所导致的儿童智力损害。
——通过合作医疗等多种形式的健康保障制度,提高农村妇女享受卫生保健的水平和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
——实现医疗卫生服务观念和服务模式从以病为本向以人为本的根本转变,治病与保健相结合,不断满足广大妇女日益提高的健康需求。
——倡导科学文明的健身方式,增强妇女身体素质。利用现有体育设施以及在社区、公园兴建和开辟健身场所,为妇女参与全民健身运动创造条件。
完善立法并保障法律法规赋予妇女的各项权利,是实妇女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普及法律知识是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增强妇女自我保护能力的有效手段。
——制定相关地方性法规或政策措施,贯彻执行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有效地维护妇女的各项合法权益。
——在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过程中关注妇女问题,保障妇女在、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建立和完善妇联特邀陪审员制度,切实贯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原则,保障涉及妇女案件的案件审判。
——有效预防、严厉打击各种侵害妇女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降低、拐卖等侵害妇女人身权利的刑事案件发案率,提高结案率。严厉打击
——坚决惩治贩卖的犯罪和引诱、教唆、欺骗、强迫妇女吸食、注身的违法行为,引导和帮助妇女充分认识对母婴健康的特殊危害。
——建立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社会监督机制,加强执法监督,维护司法公正,提高司效率,有效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
——把保护妇女合法权益法律法规的宣传纳入我市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和精神文明建设规划,提高全社会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采取多种形式,向遭受暴力侵害和需要帮助的妇女提供法律、医疗、精神康复等方面的帮助和服务。
5.加强妇女儿童活动阵地建设,丰富妇女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所有区县(自治县、市)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妇女儿童活动阵地。有条件的街道、镇(乡)、村(居委会)建立妇女活动室
10.提高卫生厕所普及率和农村改水受益率。农村改水受益率达到97%以上;城市卫生厕所达95%以上,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经济较发达地区达70%以上,经济欠发达
——制定具有社会性别意识的文化和传媒政策,加大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的社会性别意识,逐步消除对妇女的偏见和歧视,为妇女发展创造良好
——对广大妇女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激励妇女积极投身两个文明建设,鼓励妇女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和自尊、强的新女性。
——加大对社会福利事业的投入K1体育,加快社会福利机构的建设和设施改造,完善低收入妇女群体的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城市妇女贫困人口的救济标准,使社会福利事业
——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以及文化艺术等领域展现妇女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成就和作用,大力宣传妇女中的先进模范人物。
——将妇女活动场所建设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妇女活动场所要积极面向妇女开展各种文化、科技知识学习活动和健康的文体活动,注重妇女文化素质
——将性别平等意识纳入传媒和文化艺术工作。积极扩大对妇女的正面宣传,改变社会对妇女的歧视和偏见,改善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鼓励创作、表演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反映妇女进步和作用的文艺作品。
——为妇女在新闻宣传领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条件和机会,使妇女广泛参与宣传媒体的管理、制作、教育、培训和研究。提高妇女对宣传媒体资源的占有程度。
——提高妇女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基本知识的普及率,妇女环境保护知识知晓率达到70%。引导妇女积极参加生态环境保护,支持建立以妇女为主的民间环保组
织,并在制定城市规划和对环境有影响的政策时充分考虑妇女的意见。改变对环境有害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保护饮用水源,防治农业化学污染,发展生态农业和绿色产业。
——强化城市环境综合治时,减少家庭、工作场所以及其他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对妇女造成的危害。提高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2005年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0%以上,2010年达80%以上;2005年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达到70%以上,2010年达到90%。
——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倡导、平等、尊重妇女、尊老爱幼的家庭关系和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夫妻共同承担家务劳动。
——加大改水、改厕工作力度,把农村自来水建设和卫生厕所建设纳入小城镇建设和农村建房规划。提高农村缺水地区供水受益率和农村改水受益率、自来水普及率,
——在城镇建立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有关商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主要内容的保障体系;在农村以家庭养老为主,逐步扩大社会养老保障的覆盖面。
——在社区优先发展对家庭生活有直接影响的公共服务,实现家务劳动社会化,逐步增加妇女的自我支配时间。
——发展老年公益事业,把对老年妇女的服务工作纳入社区服务中,为生活在社区中的老年妇女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保障老年妇女的身心健康。
的预防保健工作。方法:选择245例更年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40份。结果:更年期妇女平均绝经年龄为(48±5)岁,更年期症状出现的平均年龄(47±5)岁,主要症状包括烦躁、心慌、盗汗以及干燥等,有性生活的占86.11%,对更年期综合症非常了解的占19.25%,了解治疗方法的占24.6%。结论:要加强更年期妇女的预防保健和心理卫生指导,帮助更年期妇女顺利渡过这一特殊时期。
更年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 是妇女从生育能力旺盛和性生活正常逐渐衰退到老年, 即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到完全停止的阶段〔1〕。多发生于40~60岁,此阶段女性因内分泌的变化引起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称为更年期综合症,有些症状严重者还会影响到正常工作和生活,特别是处于更年期的知识女性要承受事业、家庭、终身学习等多重压力, 其更年期症状相对来说会更严重些,因此加强这个时期的健康调查和医疗保健工作很重要。为此我们对更年期女性的相关症状和认知情况进行了调查,以使预防保健工作更有针对性,更具体些。
1.1 调查对象: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8月间在我院就诊的245例更年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收回240分,有效问卷240份,有效率97.96%。
1.2 调查方法:采取发放问卷的形式,将调查对象分为55岁(64例)4个年龄组进行统计描述。
2.1 受教育程度:文盲或半文盲,占4.5%;小学,占10.5%,初中,占23.5%;高中或中专,占35.5%;大专及以上学历,占26.0%。
2.3 绝经情况:有185例妇女绝经,占77.08%。绝经的发生年龄段在46~54岁之间,平均绝经年龄为(48±5)岁。
2.4 更年期症状的发生情况:有178例妇女存在更年期症状,症状出现的平均年龄(47±5)岁。各年龄段妇女更年期主要症状的发生率,见表1.
2.5 性生活情况:240份问卷中回答性生活状况的216份,回答率为90%。其中有性生活的186例,占86.11%。回答性生活频率的问卷有156份,占83.87%。
2.6 对更年期预防保健的认知情况:对更年期综合症非常了解的占19.25%,了解一些的占35.25%,了解很少的占15.25%,不了解的占30.25。更年期知识来源:报纸占42.1%,医学书籍占37.9%,电视讲座占15%,其他占5%。了解治疗方法的占24.6%,基本了解的占33.5%,不了解的占41.9%。
3.1 更年期综合征症状:更年期是妇女在此期间90%的妇女都有轻重不等的更年期综合征的表现[2],如烦躁易怒、焦虑、潮红、出汗、心慌、有失落感、减低以及月经紊乱等,个人症状的严重程度不一,治疗方法也不一样。本研究中更年期症状出现的平均年龄(47±5)与平均绝经年龄为(48±5)岁很接近,反映了之间存在相关性。烦躁心慌、盗汗以及干燥等主要症状中烦躁心慌发生率最高,各年龄段表现的严重程度不一,但是45岁以下的症状发病率稍低些。而且国内外的许多研究发现社会经济、文化观念、个性特征及研究方法均与更年期症状的发生率有关[3~6]。这提示我们要加强对更年期妇女的预防保健工作,要从40岁开始就要注重更年期妇女心理卫生保健和性保健,帮助妇女有一个逐渐认识的过程,预防保健工作要做到因人而异,具有针对性,要关注妇女的心理、生理、文化差异、等,做到早预防、早控制、早治疗,全社会和家庭都要关心和理解更年期妇女,帮助她们建立健康向上的积极心态,同时也要指导她们调整好心态,相信周围人群的关爱,以顺利度过这一时期,以保持更年期妇女的较高生活质量。
3.2 更年期妇女对预防保健和治疗知识的认知情况: 从调查发现更年期妇女对更年期知识以及相关知识认知情况不是很理想,主动去了解更年期知识的妇女多为受教育程度较高或经济状况较好的妇女以及出现更年期症状的妇女,这部分妇女迫切需要更年期知识的指导,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治疗的目的,减轻症状、预防症状或控制症状,以维持较高的生活质量,减轻更年期症状的痛苦。多数妇女没有意识到围绝经期预防保健的重要性,平时没有关注或很少关注来自各方面的知识,导致更年期知识很贫乏,遇到更年期出现的一些问题时比较困惑, 及易出现焦虑、抑郁、烦恼、恐惧等不良情绪[7],更加重更年期综合症的症状严重程度。因此提示大家都要重视更年期妇女的围绝经期预防保健工作,从多方面、多渠道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提高妇女的保健意识、保健方法以及治疗知识普及宣教工作,以提高更年期妇女的生活质量。
[2] 林守清, 徐苓主编.女性生殖内分泌性激素补充疗法.北京医科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合出版社, 1999第05453号.
[3] 王临虹, 赵更力, 葛美云, 等.社会心理因素对妇女更年期症状影响的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 2000 , 15(1) : 281.
[4] 赵更力, 王临虹, 鲍月琴, 等.城市与农村妇女更年期症状影响因素的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 1992 , 7(6) : 371.
为更好地了解现代女大学生性知识来源与需求、性态度、性价值观、性道德意识,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好性健康教育,促进女大学生心身健康发展,我们开展了深入的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随机抽取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一年级第二学期女大学生512人,大多数来自云南各地州,少部分来自省外,年龄在18~21岁之间。
问卷调查法。设问题10个,备选答案若干,每位学生每题只能选一个答案。将收回的问卷选中答案人数最多的3个答案进行统计分析。具体问题如下:①你对性知识的理解来源于?②你是否赞同“是一种原始的本能,顺其自然就行”这句话?③你在恋爱吗?④认为大学生谈恋爱是否合适?⑤你希望了解性知识吗?⑥你希望了解性知识的方式是?⑦你认为婚前是否一定要保持贞洁?⑧你认为大学生应不应该进行性健康教育?⑨你最希望了解的性知识?⑩你认为现行的解剖学、生理学教育能否满足性知识的需求?
从表1可以了解到,女学生性知识来源于多个方面。按照发生频率的高低排序,前三位依次为杂志(42.20%)、课堂教学(21.10%)、电影电视(20.70%),从这些数字看来,来源和内容单一。
从表2可以了解到,女大学生对“是一种原始的本能,顺其自然就行”这个观点的看法多种多样,不赞同的比例略高。
从表7可以了解到,对“婚前一定要保持贞洁”这个观点的看法,多数人赞同,但还有10.00%的人认为婚前不一定要保持贞洁,18.00%还很含糊。
从表9可以了解到,女大学生对性知识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女性怎样保护自己(54.69%)、性与爱(26.56%)、人类的性反应(6.64%)三方面。
从表10可以了解到,36.72%的女大学生认为现行的解剖学、生理学教学不能否满足性知识的需求,仅有26.56%认为能满足要求。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女学生对性知识需求,符合时代主流和社会实际,符合大学生的认知规律、生长发育规律和年龄特征。如果不为其提供适合女大学生需求的性知识获取途径,他们将从不同渠道获取“性知识”,甚至是一些不科学的途径,这不利于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一年级第二学期女大学生恋爱的比例高达35.00%,是个不小的比例,半数以上的女大学生认为可以恋爱。这个结果也符合大学生的认知规律、生长发育规律和年龄特征,也符合我国法律规定。但是,大学生经济还未独立,心理还不够成熟,恋爱成功率仍然很低,盲目地恋爱是不可取的,以恋爱为时髦更是错误的。
从表2和表7可以看出,部分女大学生对待和贞洁的态度不容乐观。居于大学生恋爱成功率低这一特点,女大学生对待和贞洁的问题应该高度重视。
从表9可以看出,女大学生对性知识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女性怎样保护自己(54.69%)、性与爱(26.56%)、人类的性反应(6.64%),而对性病、等的关注少了,这是由于大学生的认知规律、生长发育规律和年龄特征所决定的,对性病、等的关注少了,那是因为中小学阶段反复的学过。
从表10可以了解到,仅靠解剖学、生理学教学是不能满足女大学生对性知识需求的,多数女大学生还希望在课堂教学中或通过讲座等形式增加获取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