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揭小玉学瑜伽 之 初学者的三只锦囊

2024-01-05 03:52:21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跟揭小玉学瑜伽 之 初学者的三只锦囊接触瑜伽的朋友都或多或少的都知道瑜伽的呼吸,或者听说过一些关于呼吸的神奇,但是新手上路,再次忠告大家,好东西不是每个人都适合;

  呼吸属于瑜伽比较高层次的,适用于习练瑜伽至少超过一年以上的学员,此时身体的体能要好,课程当中呼吸顺畅,同时身体的控制力一定要有,否则强迫性的习练呼吸,效果适得其反;

  就好比武侠小说里,某一门派一些根基尚浅的,强行比较高深的武功,最后的结果都是走火入魔;

  这里同样适用瑜伽,以我本人的个人经历来说,我从瑜伽体式开始练习三个月之后,强行呼吸,结果是身体内在的能量被打乱,身体带不动呼吸,最后导致岔气。好在坚持习练瑜伽体式,半年之后,再次练习呼吸,效果截然不同。

  这里需要强调一下,我从19岁开始练习瑜伽,比较年轻(这里请允许我骄傲一下),二是我一开始练习的就是教练班,几乎是每天高强度的训练,所以体能较好,半年之后练习呼吸比较合适,但是普通会员至少需要一年以上。

  首先,如何呼气?我们都知道一般情况下,人用鼻子呼气,但是特殊情况下,嘴巴也可以辅助呼吸。所以如果新手上路,感觉鼻子不够用,那么适当的情况下,可以用嘴巴辅助。但是一般经过一个月的练习之后,需要果断采用鼻子呼气。第一,鼻子里有鼻毛,有过滤空气的作用;第二,嘴巴呼气容易口干;第三,鼻子呼气,有净心的作用。

  其次,说说吸气。曾经有很多会员下课后,问了一个很奇怪的问题,“老师,你不停的提示我们呼气,但是你没有告诉我什么时候吸气啊?”仔细回忆一下,好像也是啊。

  第二,瑜伽练习讲究的是呼气的时间长于吸气的时间,而且很多的瑜伽书籍提倡深吸气,但是初学者有很大一个问题,那就是吸得满,但是呼得少,结果气在肚子里出不来,如果这时老师在课堂上还强调吸气,那无疑对初学者来说,简直就是适得其反;

  初学者最好保持自然呼吸。什么叫自然呼吸呢?那就是按照平时生活中的呼吸节奏来,再说的简单一点,那就是按照自己舒服的方式呼吸,尽量不要在呼吸上纠结K1体育官方网站,分散注意力,也不要被老师的引导词打乱呼吸的节奏;

  老师所提示的呼吸节奏适用于大部分有瑜伽基础的会员,毕竟每节课的初学者占少数,所以只能关照大部分的人群,这一点需要大家的理解;

  第三,老生常谈,很有必要。我们都希望自己在瑜伽课上可以保持顺畅的呼吸,那么如何可以做到呢?嗯嗯嗯,划重点了啊!首先你需要打开你的身体。就好比说双手举过头顶合十,如果这个时候你耸肩了,那你的呼吸自然没办法顺畅,是因为你的身体限制了你的呼吸。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打开身体呢?

  我们瑜伽的初衷都是为了健康,不管大家心里到底是如何定位的,至少这是我们首先追求的目标,而且我们的老师一直是这样努力践行的。既然是为了健康,那就切忌攀比,不用在乎你旁边的人是否练得比你好;

  如果你一味地关注自己的动作是不是比旁人好看,胳膊是不是比旁边的人伸得更直,那么你的身体肯定会缺少向内的关注,那么如果这个时候,你是练习后弯或者是其他的舒展动作,身体需要高度紧张的配合,此时你的心思却不在这里,可想而知你的课堂效果很定会大打折扣,甚至会因此而受伤;

  这只是一节课的结果,长此以往,你会发现自己没有进步,那么心理就越来越着急,心里着急,连带着呼吸就会紧张,那么肌肉也会跟着紧张,最后的结果就是身体越练越僵硬,稍不注意,拉伸的过程中,走神或者思想开小差,那么受伤的肯定是你;

  当然,这种平和的心态跟我们的性格相关,所以要想改变似乎很难,但是总有一些是我们可以努力做到的。那就是专注。把心放在自己的身上,用心去关注你身体的每一个角落,让你的心跳缓慢下来,呼吸也缓慢下来,嗯,有没有很熟悉的感觉,对了,这就是每天课前的引导词,所以总结一下,多关注老师,听听老师说了什么,或许某一天你就顿悟了其中的奥妙,这可比关注你身边的人靠谱多了;

  很多人第一堂课就开始询问老师,老师这个动作怎么做是对的呀?为什么我的脚后跟挨不到地啊?为什么我的胳膊伸不直啊?这一切真的都有答案,我们都懂,我就不赘述了;

  这里我想给出一个官方的解释。首先,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瑜伽练习每天周而复始的练得都是那几个体式,基本上也没有什么新花样,但是为什么老师每天自己还要勤于练习这些简单的基本动作?答案就是我们的身体需要这些。

  即使每天重复,那我们身体的感受也不一样,每个季节的感受也不一样。顺应天时,顺应四季,这样我们的身体才会更加的顺畅。所以耐心一点,时间会给你答案。总有一天,你的胳膊会伸直,你的脚后跟会着地,都只是时间问题,没有人生来就会,即使真是一来就会,那么绝对是有功底的;

  练得时间久了,你就会发现,每个月,每一年,身体感受都不一样。去年或许会觉得,哎呀,我的脚后跟着地了,太感动了,今年发现,居然找到了脚心踩地的感觉,太美好了;

  综上所述,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该有的表现,当然你可以通过你的努力尽量让这些表现来的早一些,来的快一点,但是请不要嫌弃早期的自己,谁还没个过去呢?

  我们瑜伽的目的不是为了体式而体式,体式只是我们的一个工具,通过体式,我们可以获得健康,我们可以平和自己的心态,自己的气场和气质,所以不要在某个动作上过分的吹毛求疵。

  尤其是初学者,刚开始的阶段应该要是四肢的伸展为主。只有四肢有力了,你的核心才会有力,只有四肢伸展了,我们才有可能将力量送到核心;

  如果力量仅仅停留在我们的手腕或者小臂上,那么我们的双肩是不会有任何的改变的,这也就是很多人练习瑜伽很多年,身材却没有任何变化的原因——力量没有到达;

  往深了说一点,即使四肢伸展之后,通过长时间的练习,四肢也有力了,那是不是就说明自己到家了?嗯,路漫漫而修远兮啊!通过四肢的练习,身体会在适当的时候出现一种认识和感知,这就是瑜伽的觉知力。

  就是不用眼睛,你也可以清晰地感觉到自己身体的部位。这就是一种瑜伽人对自己身体的控制力,而这种控制力的根本,就是对自己呼吸的控制,外人感受到的就是你的气场,自己感受到的就是来自身体的自信。身体才是离心最近的地方!

  如今市面上很多关于核心力量的说法,所谓的核心力量就是指通过四肢的训练,让你的力量最终到达你的躯干,影响腹部内脏的过程;

  就好比小孩从出生开始,先是练习手的抓握能力,然后是手臂的支撑,接着是借助膝盖匍匐前进,最后用四肢支撑身体开始爬行,爬到一定的时候,双脚有力了才可以站立行走;

  行走之后,孩子才可以从躺位直接坐起,这个时候才可以说孩子的核心稍微有力了。那么我们没有人让孩子直接联系核心力量吧?那为什么我们成年人却要求直接开始核心力量的训练呢?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