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K1体育她只卖小黑裙一年收获500万粉丝!
K1体育她只卖小黑裙一年收获500万粉丝!上线一月拿到洪泰基金投资,创业一年收获500万粉丝,奢瑞小黑裙已成为互联网创业中重度垂直领域的现象级企业,以目前超5000万元的销售额,在女装红海创造了一个奇迹。
敏锐、果断、疾如闪电,王思明敢说,“我不必取悦所有人,只要黑出我自己!”那种近乎任性的自信,让你很难想象,十年前她揣着800元来北漂,也曾有过兜里只剩6块钱的狼狈。
小黑裙真正闯入王思明的世界,是2015年5月6日那一天,北京服装学院某期服装设计短训班的第一节课上。当杨美燕老师讲到小黑裙掀起的时尚时——“1926年,香奈尔女士第一次把小黑裙从葬礼服饰引入大众社交礼服界”,看到PPT里闪过的那些优雅美貌的小黑裙图片,出于灵敏的商业嗅觉,王思明等不及下课,就马上跑出教室,给助理打了个电话。
“快帮我查一下小黑裙的商标有没有被注册!”得知没有,王思明当天便抢注了北京小黑裙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有近百年的小黑裙文化为我背书,有奥黛丽·赫本为我代言,而国内还没有一个专做小黑裙的品牌,我能不能做一个只卖小黑裙的互联网平台?!”本来抱着学做衣服自娱自乐的玩票心态去报班,王思明没想到自己居然开了家公司。
她自嘲至今未学会用缝纫机,也没有什么做衣服的天赋,然而令她引以自豪的是,那种快准狠的执行力。“很多人都有很好的创意,但一千个好创意也不如一个好的执行力!如果你想太多,根本上不了船,何谈翻船?”在王思明看来,这是个速度为王的时代,“如果我花三年时间办一家服装公司,或许根本不值得被报道。”
说干就干,“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作为一个服装外行,王思明首先要找设计师合伙人来补短。“自己干会累死,得把专业资源对到一起!”她第一个想到了给她灵感的杨老师,可杨美燕当场劝她“死了这条心”——“服装不是那么好干的。”虽然杨老师的话像一场冰雹砸下来,但王思明不到黄河心不死。
遭到了一系列的拒绝后,她终于找到了对的人。从业33年的夏景杰,在京有两家设计师集合店,可个人品牌梦一直未圆,本已打算退休移居日本。因为王思明的一句线年后还是只卖小黑裙!”他留了下来。利用多年的资源积累,他一个月内拉来了100位设计师。
“我们请他们每人只设计一款小黑裙,围绕国内职业女性日常穿衣场景,推出各种小黑裙,定价主要在299元~599元之间,即便是礼服,也不过千元。”王思明还为他们拍摄视频,讲述设计灵感。“有些设计师觉得好玩,甚至不要设计费。”
那段日子,王思明上午跑木樨园看布料,下午见各色投资人和合作商,晚上思考公司发展,几乎每天都只睡四五个小时,连最爱的高尔夫都没时间打,不过她觉得自己像打了鸡血。“以前做的都是生意,现在做的是事业,以前只挣钱,而小黑裙让我活出了自己,活到了别人眼前。”
王思明说,“小黑裙是文化品牌,是按照王思明这个人来剪裁的,所以我做的每一样东西都等于王思明。也只有创始人才能定义出品牌调性,就像马化腾是微信的首席体验官,我是小黑裙的首席体验官。”
选择小黑裙单品为切口,可能面临“天花板过低”的风险,但群众基础好、简单明确已是很大优势:黑色是大众购衣选择率最高的颜色,显瘦、百搭,永不失手;并且,“小黑裙”在时尚女性群体中很易引起文化认同,“你不必专门去做名词解释,微信里三言两语就能说清你是干什么的。”
也因此,王思明选择采用了时下最流行的微信分销模式:每个购买小黑裙的消费者,都会有个专属二维码,也即成为了代言人。如果你在朋友圈或其他平台上分享,只要有人通过你的二维码购买成功,就会拿到20%的返现奖励。而且,你的二度人脉、三度人脉还分别能为你带来8%、2%的收益。
“我们把定价的30%分给代言人,激励客户变为经销商。”2015年8月15日,奢瑞小黑裙微信平台上线的第一天就粉丝过万,“我没做任何市场推广,只是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下。”这让王思明意识到,小黑裙不止是裙子,还有强大的社交功能。
“她们穿上小黑裙,拍下买家秀,附上二维码,发到朋友圈,就会引来朋友点赞搭讪或扫码选购……”如今小黑裙在全国各地都有粉丝群“黑奢会”,各地代言人们还会自发做各种线下社群活动,形成社群营销。
小黑裙上线仅一个月,洪泰基金便抛来了橄榄枝。王思明曾在某众筹活动上认识了盛希泰,有一次聊天提起小黑裙,“泰哥当时只是哦了一下,说我名字起得很大。等他在朋友圈看到我越来越火的业绩后,很快投了我200万元。原来他一直在默默地观望我刷屏,他说他看中我的个性。就像人在做,天在看,创业者在做,投资人在远远地看。”
小黑裙并非她的首次创业。2009年,她就经营一家停车管理公司,“中间多难干的事K1体育官方网站,我都干过了。所以小黑裙碰到的所有难题我都不觉得难。”
王思明把成功归于“不断刷新自己”和“不断系统升级”。回顾过去,她几乎是自己做着生意长大的。“小学就炒瓜子卖;在海边捡了好看的小石头会带回长春卖;把论斤买的小饼干论块卖,低买高卖……”全家搬到大连后,初一就辍了学的她,卖海货。靠天吃饭不稳定,就改卖化妆品。为了能赚更多钱,2006年,她开始北漂。但无论卖什么,她从未停止过学习。“我没文化,就一直向有文化的奔;我穷过,所以我比别人更喜欢赚钱。”
王思明一学完瑜伽,便租了房子办起了瑜伽班;从学员那里听说有成为职业高尔夫教练的机会,就马上把瑜伽馆转让了去学高尔夫,哪怕每天奔波于方庄与四季青桥。“因为我想学更多东西,见更多人。”果然球友为她带来了更大的生意,让住够了地下室的她,21岁就在北京买了房。在她眼里,只要能自我升级,刷新事业高度,所有的改行、跨界都不算什么,“我没有纠结病、拖延症,只要看准目标,我就不怕失败,只怕错过机会”。